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受历史课堂魅力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文本的引导在既往的教学方面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当前的教育比较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因此除了要让学生考高分以外,在他们的历史观

一、 引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文本的引导在既往的教学方面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当前的教育比较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因此除了要让学生考高分以外,在他们的历史观点和历史学习思路上必须保持足够的清晰,这样才能在长期学习进步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历史课堂的魅力感受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应坚持在引导和锻炼学生阅读文本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按照一两个简单的事件来完成,而是会从远古时代开始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教育,让学生按照一个系统化的方式来学习、锻炼,这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在教育界内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教师在历史的讲解和引导过程中,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各类历史事件的分析,或者是历史节点的把控完全按照书本当中的内容来陈述,没有让学生去预习或者搜集历史资料,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少,无法对学生产生较高的吸引力,优等生可以通过自学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的争议问题,没有与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导致学生在历史的学习和解答过程中,完全是按照“标准答案”完成的,不知不觉又回到了的应试教育的路线上,因此导致历史教学的枯燥、无聊程度更高。

(二)教学活动较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活动并没有增加,反而是对学生造成了学习的负担,这对于学习的进步而言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推动效果。教学活动的实施目的,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和分析,坚持在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进一步提升。可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往往教师并不喜欢,而且大部分的历史教师埋头于自己的研究课题,对于学生的关心比较少,教学中的活动基本没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让课堂的魅力更好地展现,必须要通过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和改善,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历史本身是时间积累的结果,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缺少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同学们对于历史信息的获取途径比较少,再加上作业负担比较重,所以在历史课堂的学习上热情并不高,很多学困生之所以没有得到较好的学习成果,与该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活动应坚持在增加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育措施来改善。

三、 阅读文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加强文本演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质量提升,都要站在新的教育角度来探究和分析。文本演出方面是比较不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历史文本来分析,让学生在历史的变迁感受方面,能够真实地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探究,对于现阶段的一些想法也可以积极地融入,这对于历史课堂魅力的展现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历史课本剧中,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生创建出两种不同的历史场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民族、文化、文明进行思考:历史的变动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正确评价北魏统一与汉化前后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例如对通婚、服饰、书籍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进步就是人类的进步。课后教师对参演的学生进行评价,对课本剧的表演给予积极评价。通过文本演出的落实,能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路上更好地创新,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加强文本探讨

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按照一板一眼的方法来完成,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情况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阅读文本的引导过程中,不能总是按照教师的观点来完成。每一届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文本探讨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在历史的探究方面给出自己的想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宋朝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宋朝的开始是比较特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一跃成了“皇帝”,证明选择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文本探讨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对“赵匡胤”的个人经历和重大事件当中的表现进行搜集和分析,观察“为什么他实现了黄袍加身?为什么别人没有实现?为什么他可以继续稳坐皇帝的位置?”带着问题进行文本的研究和分析,让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和探讨过程中,从人物背景、时间节点、事件背景等方面来共同分析,不仅能够在历史观的掌握上更加透彻,同时可以在宋朝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按照唯物论来完成,在朝代的变迁史方面更好地掌握。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303/468.html



上一篇:一片诗心著文章似水浓情绘河海评山东水文化
下一篇:引导学生更加历史地评说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修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