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学层面试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性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所谓“一带一路”,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英文缩写为B&R,它是一个中国独特拥有的地理和历史学概念,今人赋予它新的时代蕴含,意在借用古代丝绸之

所谓“一带一路”,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英文缩写为B&R,它是一个中国独特拥有的地理和历史学概念,今人赋予它新的时代蕴含,意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机制,借助陆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区域合作平台,高扬“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而有效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和政治互信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中国地理教科书中,“丝绸之路”被分为“海上丝路”、“南方丝路”、“草原丝路”等。这里,笔者试图结合专业和“一带一路”合作的现实状况,从地理学层面亦即陆地、水路和航空等方面,来论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性。

一、“一带一路”的缘起与意义

2013 年9 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访问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Kazakhstan;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Казахстан),简称哈萨克斯坦(英语:Kazakhstan;俄语:Казахстан),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进行学术活动时,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盛赞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传统友谊,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合作”的思维,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模式,将“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给“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福祉的事业。

2014 年,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和配合国家战略,全国各新闻媒体共举行了多次颇具规模的报道、采访活动——2014年5 月中下旬,国务院新闻办组织中央及有关省市新闻单位,该活动命名为“中国媒体丝路行”,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进行采访活动;2014 年6 月初,新华社采访车队以“新丝路·新梦想”为主题,从西安启程;2014 年7 月中旬,全国政协组织大型采风报道活动,再次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动,掀起“重走丝绸之路”活动热潮;2014 年7 月13 日,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组成采访团,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动丝绸之路万里行;2014 年8 月4 日,外交部在西安成功举办“外交官重走丝绸之路”活动;2014 年8 月18 日,人民网组织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行走新丝路”活动在西安启动;2014 年9 月12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动“网络名人丝路行”活动。

2014 年6 月22 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哈吉所属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首例跨国合作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几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娜·保利尼在谈及“丝绸之路”时表示,“丝绸之路”是全世界多族群和不同文化之间展开合作与互动的典范。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但现代性全球化“一带一路”又并不局限于某个方面的交流,而是关涉水路、铁路、陆地和航空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空间。

虽然,历史上那种海洋国家和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陆上国家则相较落后,并形成全球贫富巨大差异的状况,虽然短时期内依然存在,但整体上以西方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秩序,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在中国,中央政府通过“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通过“西部大开发”带动中亚以及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同时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此外,“一带一路”还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比较优势产业和优质产能的积极而有效的方式,它完全改变了历史上“丝绸之路”与中亚等沿线国家和地区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过道的状况,从而使沿线国家大获裨益。从地缘政治上讲,“一带一路”也打破了“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和建立了持久和平与安全,共同繁荣富强的“世界大同”;从经济层面上看,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更加紧密,更加显示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的崭新国际格局。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合作过程,其合作内容包括“五通”,即道路联通、货币流通、贸易畅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全球性意义。

二、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后与全球合作的况状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708/556.html



上一篇:航空运输地理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下一篇: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心服务露天矿山治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