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栏[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刊[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征[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收[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数[10/06]
玉米里有烟酸,只是需要加点儿碱(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玉米加碱这个偶然的伟大发现,不仅让玉米变得美味,也变得更营养。 玉米何时传入中国?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襄城县志
玉米加碱这个偶然的伟大发现,不仅让玉米变得美味,也变得更营养。

玉米何时传入中国?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襄城县志》中有了玉米在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6。
从美洲舶来的玉米能在海拔高、气温低、缺水的山地大面积种植,可源源不断提供充足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与清朝“康乾盛世”出现人口激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7。
晚清国力贫弱,内外交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玉米突破了只在山地“穷乡僻壤”种植的限制,在传统富庶的长江、黄河中下游广泛传播8;并突破长城,进入到内蒙和东北地区。
到了民国,玉米历经四百多年传播,不仅在中国扎根下来;中国人庞杂而不单调的食物谱,也让横扫欧美的糙皮病在中国几乎没有大面积施虐(上世纪50年代曾在新疆南疆地区小范围发病9)。
当玉米跨越南北“甜咸之争”,以或甜或糯的玉米棒子、清香的玉米饼,细腻的玉米窝头、蓬松的玉米发糕,筋道的玉米面条、香甜的玉米烙、酥脆的松仁玉米、醇香的玉米酒等各种形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重要主粮时,水稻、小麦、玉米为三大主粮的中国粮食种植结构也最终定型,并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参考文献:
[1].蕾切尔·劳丹.美食与文明[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
[2].李霖.烟酸酰胺与癞皮病[J]. 中老年保健, 1997,(3):45.
[3].美国NIH官网
: D. Pellagra a review exploring causes and mechanisms, including isoniazid-induced pellagra.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21 Mar;37(2):99-104.
[5].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八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J].古今农业, 1988(1):104-116+123.
[7].张祥稳,惠富平.清代中晚期山地广种玉米之动因[J].史学月刊, 2007, (010):34-38,72.
[8].王保宁,朱光涌.从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种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34(1):108-117.
[9].陈学存.我国常见营养缺乏病的研究(下)[C]// 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十八期):食品安全专题. 2003.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zonghexinwen/2022/041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