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味道(2)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多年前,我工作的单位有个才华横溢的总编辑周总。一次报纸改版,她在封二版设了一个栏目叫“出前一丁”,配发天气女郎播报当日天气出行资讯。周

10多年前,我工作的单位有个才华横溢的总编辑周总。一次报纸改版,她在封二版设了一个栏目叫“出前一丁”,配发天气女郎播报当日天气出行资讯。周总解释,出门上班前,开始工作时先看看报纸,既精神又有出行参考价值,一举多得。我在不求甚解的那个年纪,没有多想,反正才女领导的改版方案,照做就是了。

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我常常想起这个十分接地气的词语——“出前一丁”。它原本是指日系的方便面牌子,最早上世纪60年代在港澳台等地流行。港澳台生活节奏快,高压、忙碌、奔波,上班距离、时间长,早出门早起床成为上班一族的日常习惯。如何让亲爱的另一半吃个早餐后安心上班呢?巧妇们发现,将方便面放入大碗里,加上开水调味包午餐肉火腿肠,放入微波炉中,“叮”(丁通叮,微波炉停止转动时发出提示声音)上1分钟,大碗炉内停止转动时,面可以吃了,简单快捷而不失营养。爽滑弹牙的面条,配上肉肠,是港人智慧生活哲学的体现,更折射巧妇对爱人的关爱,又饱又暖安安心心地出门打拼。报纸改版,将栏目设置为“出前一丁”,不仅体现了对读者润物无声的关爱,更是粤港澳文化一脉相承的生动写照。小栏目大智慧,接地气富有生活市井气息。当读懂了背后的内涵时,才发现年轻时的思考是如此肤浅和幼稚。

上世纪90年代,广深莞珠三角等地的家庭主妇,总喜欢拉着手推车到香港上水等地,酱油、调味品、米等日常生活用品,成车成车往回拉。物美价廉呗,广东女人最贤惠了,买斤菜还要搭根葱,不是贪小便宜,而是在讨价还价中享受购物世俗人情的乐趣。可如今,家庭主妇都不拉车狂购了,大车小车大包小包现象鲜有。两地生活水平差距日益缩小,价格差异几乎为零,算上人工时间路费成本,还要倒贴呢,精明能干的主妇们怎不会算账?港人对商机捕捉敏锐,看看珠三角地区大街小巷的表哥表妹茶餐厅、冰室,一口士多、一杯丝袜奶茶,不用山长水远舟车劳顿跑到港澳,不用自己动手做,下楼拐角就能品尝到。如今各式的外卖软件方便了,提前下个单,想什么时候送到就啥时送到,凌晨的深夜食堂都可以外卖送上门,品种花样任君挑选,真正全天候24小时地实现承诺“出前一丁”。

菠萝鸡,不单是靠黐

古时候,黄埔区的南岗庙头村是海上丝绸之路抵埗广州的上岸点之一。为了吸引番鬼佬(洋人)和省城各地的孩童,手艺人用彩纸折叠,浆糊粘贴成鸡模样,并为这种纸糊手工艺品取名为菠萝鸡,颇为有趣。用今天的行话,算是当地的营销卖点。

关于菠萝鸡,广州本地人极为熟悉的一句俗语叫做“菠萝鸡靠黐”。黐是粤语,粘的意思。工艺品菠萝鸡是靠着浆糊中的黏性成形状的。俗语所要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含义,指的是爱占人便宜的意思。如果有人用这一俗语评价他人,言外之意,人品够呛。嘀咕的人肯定是位熟悉广府传统语言文化的高手。

无鸡不成宴,广东人过大年,宴席中,当然少不了主角鸡了。鸡的做法各种各样,但宗旨只有一条,鲜活弹牙爽口,有鸡味。一提起“菠萝鸡”三个字,众人反应,便是粤菜中的传统名菜——菠萝鸡。菠萝树林下放养的鸡,吃着菠萝蜜,在蜜糖营养素滋养下长大的鸡,肉质口感自然是又滑又嫩,自带体香,如假包换。忙碌的城里人休闲时,总爱三五成群四处寻找正宗的农家菜菠萝鸡,寻找难度越大,似乎内心获得的满足感喜悦感越高。

精明醒目的广州人能在纷繁复杂的海量讯息中独具慧眼,快速地找到那颗珍珠,活化本地传统饮食文化精髓。饮食界的商家早早地准确捕获到南海神庙系列旅游商机,在尘封已久的档案馆史料记载中寻找线索和灵感,与时俱进推出“吾系黏”的“菠萝鸡”。此做法用料都比较讲究,出锅时,鸡的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确保达到最佳的口感。劳心劳力的菠萝鸡新做法,让食客赚足了商家的便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后继者在此做法上升级2.0版的“吾系黏”的“菠萝鸡”,做法不断推陈出新、花样百出。

如今,在黄埔区走走,你会发现大小粤菜餐馆出品的“菠萝鸡”,不再如俗语所言,靠黏靠占顾客便宜,商家们经营“菠萝鸡”靠的是口碑,回头客、熟客占了八成,货真价实真材实料地益街坊,才是正道。

赏梅前,品萝岗甜橙

南国能看雪吗?广州就有香雪,胜过雪景的暗香浮动,就是萝岗香雪公园的梅花节。萝岗香雪梅花盛花期时,一到上午10点,漫山遍野盛开的梅花树丛前,站满了慕名前来的各地游客,他们的姿势或东张西望或仰头翘首,表情“卡哇伊”或含情脉脉,千娇百媚、意趣盎然。陆游曾赞美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确,不光是百花嫉妒,就连在萝岗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萝岗甜橙也嫉妒得喘不过气。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102/368.html



上一篇:当人文历史地理遇上趣闻轶事
下一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释读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