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你从哪里来?我国古代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形成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处于家庭关系、民族关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处于家庭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及社会关系之中,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同人口发展过程相关。而历史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人口因素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人口要素在历史人文地理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先说一下历史人文地理下的分支历史人口地理,顾名思义,人口是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基础。对历史人口地理研究本身而言,可以系统研究人口迁移的成因、影响、类型、移民来源、人口数量等问题,以及由迁移引起的人口重心的变化。这些研究对了解历史时期各地区人口的组成和变迁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出版的葛剑雄著《西汉人口地理》[①]是第一部断代历史人口地理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移民研究是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热点,代表著作有葛剑雄的《中国历史移民的类型和特点》、《西汉关中的人口迁移》,曹树基的《湖南人由来新考》,张国雄、梅莉的《明清时期两湖移民的地理特征》[②]等。

对历史交通地理研究而言,人口要素主要体现在研究人口迁移路线上。研究人口迁移的路线有利于认识当时的交通状况。许多文章对移民路线问题都有所涉及,也有的进行专门研究。张国雄在《明清时期两湖移民迁徙路线复原》中复原了移民迁入和迁出的路线。

对历史文化地理研究而言,大量移民的迁入必然对迁入地的文化造成影响,对移民本身也会产生影响。较为明显的有方言、饮食。例如:葛剑雄的《秦汉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文化传播》,尚学军在《湖广移民对四川方言形成的影响》中指出,湖广移民所持方言对四川官话形成的影响。移民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迁入地的农业种植。如若移民迁入后单独聚居则对迁入地的文化影响较小,一般会保留原有的文化。

对历史经济地理研究而言,移民与地区的经济开发、发展有重要联系,尤其是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边疆的开发性移民对经济开发意义重大。如历代西域的开发,董龙凯《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与移民》[③]论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垦殖移民与工业移民的意义和影响。此外对经济重心的转移也有一定的影响,几次大规模的向长江流域的移民促使经济重心的南移。

对历史政治地理而言,人口因素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会促使行政单位的增加。人有一定的居住的习惯,在人口居住较多的地方容易形成城镇,这样就使得中国从秦代以后所设的地方的行政单位数量不断的增加,举个例子说明,广东在的县的数量在整个封建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增加的。原因有几方面,但与人口的增加不无相关,人口的增加促使聚落的变大,到达一定的规模,统治者为了治理的方便自然会设置一定的职位或是行政单位使得有人能镇压这一方的百姓,维护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动对行政区的迁徙也有影响。安史之乱后,北方很多人移民南方。从此后唐朝的岁贡与粮食来源已基本依赖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已逐步南移。宋至近代?,在此一阶段,南方的人口无论是总数还是密度都超过了北方,随着人口的南迁,全国的经济中心也南迁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统治中心南迁。举个例子来说明,19世纪20、30年代全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这就使得中国当时统治者对于上海这个地方的重视不断的增加,上海和北京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想想在此之前上海不过是一片外滩,对于全国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就是因为有了一定的人口,再加之经济的发达,才使得上海成为当时的统治中心之一。几千年来,正是由于人口不断地迁移流动,才使不同的部族、民族得到交流、争斗、分化、合并,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融合越来越巩固。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也就没有今天的多民族大家庭。人口迁移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口的合理分布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城市的形成和扩大。

对历史商业地理而言,人口因素会促进商业发展。人口总是居住的,虽然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但也免不了要进行买卖。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消费的增加,也就是市场的加大,这就意味着商业市场的增加,特别是明清时期,人口大国,需求鼎盛,所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于商业来说有一定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zonghexinwen/2020/1008/340.html



上一篇:兰州大学刘满(1942-2017)先生逝世,致哀!
下一篇:古人过冬主要靠熬,烧炭烧煤烧柴都是妄想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