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百多年前的灌水猪肉看国民性(3)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德治国”,成本最小, 效果也最小 问:梁启超、鲁迅他们一直都在提倡改造“国民性”,但没有成功。 张宏杰:梁启超说中国人身上有奴性,甘于帝

“以德治国”,成本最小, 效果也最小

问:梁启超、鲁迅他们一直都在提倡改造“国民性”,但没有成功。

张宏杰:梁启超说中国人身上有奴性,甘于帝国的统治,甘于暴力的统治,不敢反抗;缺乏公德意识,只有私德意识;缺乏尚武精神。梁启超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三大弊病。要改造中国,关键是改造每个人,通过写小说、办学校、办报纸的方式,思想启蒙,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身上的缺点,唤醒老百姓,变成新民。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政治改革的成功。

梁启超的思路后来被鲁迅所继承下来。鲁迅对制度变革丧失了信心,他说如果没有新的国民,这个国家换什么招牌都是没有用的,人还是原来的人。所以鲁迅整整20年时间,不停写作,攻击中国人的劣根性,希望唤醒老百姓。

问:你怎么看胡适、孙中山、蒋介石式的国民性改造试验?

张宏杰:蒋介石认为改造中国国民性,最直接的方法是开展新生活运动,他制定非常详细的新生活规范:比如吃饭的时候咀嚼时不要发出声音,鱼骨不要放在桌子上等等,通过政府力量强制大家执行。各省积极贯彻,差派政府官员到饭店检查,强迫老百姓遵守新的行为标准。胡适马上说这种运动产生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肯定助长老百姓更虚伪,大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结果真是如此。

胡适的核心是用制度来训练国民。

孙中山提出,中国人从臣民到国民,必须对民众进行政治制度的训练培养,分阶段完成国民性改造。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构想。

国民党基本是按照这条路往前走的。

问:中国人还是喜欢用“以德治国”来改造“国民性”。

张宏杰:黄仁宇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明白的说法。他说中国古代这样去做,因为这种做法成本最低;中国不是一个建立在数目字上的社会,你没法用比较复杂、精微的手段去控制和调整,你只能寄希望通过意识形态的办法,把人的贪欲约束到最小的程度。

中国国民性改造史也是,从梁启超到鲁迅到毛泽东,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都认为改革国民性就是每个人洗心革面,从我做起,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整个中国就会变化。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更决定性的。整个社会环境、社会体系文化惯性在那里,每个人去改变自己,整体跟着改变,这完全是一个神话。能够通过道德去解决的,只是非常小范围内的问题。

梁启超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内乱会在老百姓心目中培养起六种倾向: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309/484.html



上一篇:研究两汉三辅政区职官与人口的成功之作两汉三
下一篇:论明清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对湟水流威市场格局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