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含蜀程纪略的历史地理价值探析(3)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对动植物的记述 关于大熊猫等的记载。清代四川地区在经历了众多战乱以及官方的“黄木采办”“乾嘉垦殖”之后,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降低,但并未达

2.对动植物的记述

关于大熊猫等的记载。清代四川地区在经历了众多战乱以及官方的“黄木采办”“乾嘉垦殖”之后,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降低,但并未达到毁灭的程度,巴蜀地区仍然被“森森古木”所覆盖。蓝勇教授在对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的长期研究中发现:“明清时期直到民国,三峡地区野生鹿科动物分布依旧很广,主要种类有鹿、麂、獐、麝、麋、麑、麅等。”[6]43张素含《蜀程纪略》对蜀地动植物的记述与蓝勇教授的论断可以相互印证。如张素含记其在隆昌地区的见闻:“兽有虎,有鹿,有猴,有獐,有麅,有水獭,有羚羊,其最著猱。出夔州府,深山中好食生铁。近山居民,昏夜稍不戒,釜甑辄被食去。”[1]178这种“深山中好食生铁”的动物应为大熊猫。清代中后期长江三峡地区确实存在野生大熊猫,蓝勇教授经过考证认为:“历史上长江三峡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盛,甚至生活着野生印度犀、独角犀、亚洲象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6]42大熊猫好食生铁的特性也多见于历史文献,《史记》卷一百一十七郭璞云:“敠,白豹也,似熊,庳脚锐头,骨无髓,食铜铁。音陌。犛音貍,又音茅,或以为猫牛。犛牛黑色,出西南徼外,毛可为拂是也。”[7]3025据此推断,清代中后期四川夔州府确有野生大熊猫出没,而从“昏夜稍不戒,釜甑辄被食去”的记载也不难看出,清代四川地区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后,大型动物领地缩减,时常与人类发生冲突。

关于松鼠、猿以及吐绶鸟的记载。《蜀程纪略》云:“二十五里,黄沙店。有‘仙留胜地’坊,相传青衣道士居此。其地产松鼠,状似田鼠而小,尾大如身,穴居树上,食松子,饮松间之露。”[1]103《广元道中》诗云:“浓纤螺翠沾衣湿,断续猿声隔水闻。笑指山腰谁结舍,樵歌起处犬争狺。”[1]127值得一提的是,张素含在经过汉州州南所见到的吐绶鸟:“(铜官山)其地有吐绶鸟,一名吐绶鸡,状如雄鸡而趾高,身褐色,顶有绿毛,顶下一嗉,无毛,色如霁蓝,晶莹可爱。每日天和则向日吐五色丝团,荣光夺目,须臾吞之,吞则复吞。真珍禽也。”[1]158吐绶鸟,又名角鸡,也称黄腹角雉,常年生活在湿润温暖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历史上四川地区吐绶鸟较多,文献中多有记载。清人黄廷桂在《(雍正)四川通志》载:“(夔州府)吐绶鸟,大如而五色可爱。”[8]246如今,吐绶鸟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四川地区已经很难见到。

关于蜀地植物的记载。《蜀程纪略》云:“草木唯荔枝、橘柚、橄榄之属最多。山木唯桤树、枇杷、棕榈、马尾松之类最多。山果无枣无楂,六畜无驴,五毒无蝎子,草虫无蚰子。按:荔枝,唯涪州者最佳。昔杨贵妃酷嗜荔枝,由子午谷七昼夜至长安,即涪州荔枝也。花有僧鞋菊,开当九月,花蓝色,酷肖僧鞋。有铁树,独干无枝,叶如凤毛,花似鸭脚,开必成攒,每攒朵七,自下而上,开至四十九朵而止。有映山红,色似榴花,叶类月季。夏秋之交红遍山谷,尤为可爱。有茶花,花似牡丹,叶类耐冬花,开当严寒,弥觉娇艳,颓垣蔓草间处处有之。其余若丹桂、杜鹃、兰蕙之属,不可枚举。又有草名蛤蟆叶,好生厕处,叶如秋海棠,叶之反正皆有芒,一着肌肤,立即疼肿。”[1]178此处所述之蛤蟆叶,学名车前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和子均可入药。据药典记载:“车前子,性味,味甘,性寒,无毒。”[9]479据此可知,任婷《清代四川游记的地理认知研究》所述“通过张献忠被蛤蟆叶所误伤,立志对此草斩草除根的这件趣事,描写了这种植物的有毒性质”[10]21,将蛤蟆叶列入有毒性植物不确,张献忠应为叶芒所伤,并非中毒。

3.对异虫、异鸟的记录

关于红毛蜈蚣的记载。四川隆昌湿热的气候适宜毒虫生长,据《蜀程纪略》所载,张素含在隆昌执教过程中就曾与红毛蜈蚣遭遇:“春仲,偕诸侄读书于禹王宫,更定后,阶下忽起金光一线,长数丈,复荧荧作碧绿色。诸侄大骇,急燃灯照之,有虫状如蚯蚓而有毛,其行甚骤,所过之地有流光。有寺僧见之,吐舌曰:‘此红毛蜈蚣也。’其物最毒,园中菽菜及厨中食物一经行过,食者辄毙。岁久者,雷必击之。毛乃其足,光则其毒也。热之以火,火光皆作绿色。”[1]177-178又载:“地多异虫。有亮虾,尾际有光,状如萤火。每月朗风清,澄波涟漪之际,望之如渔火、星星,晶莹可爱。”[1]177

关于鸟类的记载。清代四川地区鸟类品种繁多,张素含《蜀程纪略》中记述了杜鹃、桐花凤、相思鸟、竹鸡、点灯鸟、九头鸟、洋雀等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相关传说等。如:“隆邑多异鸟。有杜鹃,状似春莺而喙直。云是望帝之魂所化,其音云‘不如归去’。鸣则眼中滴血,雌雄相应音节最惨,集必拣最高枝,悲极则倒挂于树。群鸟环而哺之,犹有君臣之分焉。有桐花凤……有相思鸟,状如黄豆雀,爪嘴皆淡红色,生有定偶,两两相随,仿佛鸳鸯。有竹鸡,状如雌鸡而小,善斗,喜居翠竹中,鸣则‘呼呢滑滑’。又有鸟,名点灯,捉哈蚤,状如鸠,而趾高,毛黑色,黑夜鸣不休。相传者,有夫妇为蚤所苦,呼夫点灯,捉之。时久雨屋颓,夫妇压毙,遂化为鸟,飞则相随,鸣则相应。乍听之,若令人可笑;细聆之,又令人可怜。隆邑间有之,富德尤多。有九头鸟,一身而九头,每夜半至,如群雁齐鸣,当中一首流血,见之者以为不祥。川人闻声,必击铜器,惊之远扬。院宇稍留血迹,其家必有奇祸。有洋雀,状类画眉而大,翠羽黑眉,比鹦鹉尤为鲜洁。其余若翡翠、文雉、画眉、白头翁之类,尤不可枚举。”[1]177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315/490.html



上一篇:借器之势出道之新数字人文浪潮下的古典文学研
下一篇:欧美警察职业化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