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翔的文学创作(4)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 年4 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是南翔的最新作品集,也是南翔的第一部非虚构文学集,受到专家学者、广大读者的广泛

2019 年4 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是南翔的最新作品集,也是南翔的第一部非虚构文学集,受到专家学者、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该书获得深圳读书月2019 年“十大好书”奖。施战军在十大好书评语中写道:“十五位手工匠人的生活与命运,经由作者扎实真切的探究、细致入微的考察、共情贴心的体恤,化为整本书里生动精彩的中国故事。我们能够领悟的,是对绝活的沉浸、对传承的秉持,更是对文化生命的执着护爱、对劳动真谛的虔敬追求。除此而外,装帧设计的赏心悦目、行文谋篇的美好手感,也以与内容相匹配的工匠精神,给纸质阅读增强了吸引力。”《手上春秋》记录了木匠、药师、制茶师、壮族女红、捞纸工、夏布绣传人等十五个不同行业的手工艺人,彰显了传统文化之美,弘扬了传统手工艺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叙述之中,可读性强。

陈墨曾在《卑琐与苍凉:南翔小说中的人生》将南翔的小说和新写实联系起来。“南翔的小说显然与近几年风行的‘新写实’小说有某种共通之处,说它们受了‘新写实’小说的影响也无不可。在南翔的小说中,同样是没有英雄,甚至没有英雄的梦想,没有能够像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那样企图反映时代、社会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凡俗琐细的生活情景。只是刻骨的真实,只是平庸的、个体的感性生命的挣扎与运动”⑩。当然,陈墨也分析了南翔“新写实小说”的不同之处,最突出的地方是主人公的“漂泊者”身份,从而使小说“多了一种漂泊感、传奇性和苍凉意味”。现在看来,我们很难再将南翔的小说和“新写实”流派联系,但南翔的确是书写着一种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

南翔的“求变”不仅仅体现在小说题材的“多变”上,也体现在叙事手法的多变上。南翔是一名现实主义作家,但这并不表明,他没有进行小说手法的创新;相反,他的文体实验意识还是很强的。在《永无旁证》中,我们会发现,南翔将自己放进了小说里面,造成真假难辨的叙事效果,这就如同马原在小说中宣称的:“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子。”南翔也在小说中客串了一把:“念大学的时候,我的上床一针见血地批评我,南翔,你在爱神面前总是欠缺男性的主动。”?通读南翔的小说,我们会发现小说里有一个强烈的“抒情主人公”,这个抒情主人公除了上文所分析的“海南的大陆女人”“深圳女人”之外,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渉性。南翔笔下的男主角,大都带有一些书卷气,或者不合时宜的固执。《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吴萍、《淘洗》中的雪林、《阳光下的坦白》的家龙、《南方的爱》 的德宝,等等,他们都有一点坏,但坏得不彻底,他们跳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追名逐利的同时,也能保留道德的底线和善。这种“抒情主人公”有时候变成小说的叙述者,有时变成小说的主角,有时变成旁观者,这都是南翔讲故事的叙事选择。

在《海南的大陆女人》中,南翔将曾经发表的中篇小说进行适当的改装,以“大陆女人”为中心,以她们在海南的遭遇为主线,七个中篇小说的故事,化为长篇小说的“七章”,书写了雅俗共赏的海南风俗画。在《大学轶事》中,南翔让以G 师大为故事的发生地,主要人物轮流登场,“次要人物”贯穿始终,构成一个动态的“大学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六个故事的“截面”形成一个“圆面”,体现了南翔高超的叙事艺术。

当然,在“求变”中,也有着“不变”,这种不变是南翔的艺术追求,是他对写作的孜孜不倦的求索,是他对写作技巧的不断探问,是他对人性美的坚持,是他对历史的思索,是他对手工艺人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坚守,是他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担忧,是他对物欲大潮下人性美的呼唤,是他对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理性抉择。南翔曾认为自己是一个“温情的怀旧主义者”,但这种“温情”并不是理想主义后退、物质主义泛滥所引发的怀旧情绪,而是要过滤掉罪愆和虚伪之后的“大踏步前行”。

①南翔:《绿皮车》,花城出版社2014年3月版,南翔自序。

②③南翔:《女人的葵花》,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89页,第114页。

④周可:《海南的大陆人:困境与无望的拯救——读南翔“海南的大陆人”系列中篇》,《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1期。

⑤南翔:《南方的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4页。

⑥ 雷达:《南翔的〈南方的爱〉》,《小说评论》2000年第3期。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320/509.html



上一篇:重返历史的河流浅析北上的叙事艺术
下一篇:重拾自我追寻自由所罗门之歌中的姓名文化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