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蝌蚪字何如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笔画以藏头起,露锋出,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因像蝌蚪而得名,源于汉代末,唐代以后少见。最早的蝌蚪文在浙江仙居县淡竹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笔画以藏头起,露锋出,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因像蝌蚪而得名,源于汉代末,唐代以后少见。最早的蝌蚪文在浙江仙居县淡竹乡境内发现。◎刘志在一个空明透彻的夏夜,搬一靠背椅静坐于屋前的谷坪上,看天上繁星如炽,观星河之璀璨,思宇宙之浩瀚;极人之遐思,穷天之渺远,晃如身坐星际,飘忽间如神仙般遨游九天。这时候我喜欢把思绪引向广袤的太空,猜想星际之外,通往有生命体居住自9星球究竟离我们有多远。高中时接触过一些的天文地理,老师教我们认识地球、辨识天际,还熟悉了诸如人马座、织女座、巨蟹座、天羯座等一大堆的星座,这些星座竞然与地上生物有着一种相似的对应,这也许就是天人台一的有力注脚吧。虽然我心中清楚,这些星密是一种/,.fLY的构图物像,但在天性爱幻想的青年时代,一有暇闲.独自一入,注目于这些星座,幻想着这些星体的构罡被活化了的时刻,复忆有关它们美丽的}Si-舌传说。这就是科学之谜给人的永恒魅力。现在所居停的城市.高楼林立,身处楼字间.如人在井中,已不能像农村那样,屋字之旁就能拥有片震于自己的空地来端详这奇妙的夜空了,城市的嚯嚣.寸金的土地,屋外望星空的那种惬意时代,已显得弭腿、诛茫与奢华.尽管如此,人生的不断历练,却依然可以端坐唇室,思索着一些神秘而不能破解的自然与科学之谜。自然之妙与宇宙之大,同样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命题,有时仅凭现代科技之力,尚有许多不能探知及破解的谜团。姑且不提那遥远的百慕-犬,也不提一直忽隐忽现的UF0,单就中国的文字,尚存许多未解之谜。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不同的体例.不同的外在表现,都在那片霭于它性灵之光的沃野,曾经带着一种民族特有的气息,伴随历史的轮辙吱呀吱呀地走向现代,在彼此的交融中,它们有许多经过历电大浪淘沙式的洗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昔日辉煌,如今却物是人非,黯然流失,已然陈迹。据载,目前我国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它们分别是“苍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巴蜀符号”“东巴文字”“峋楼碑文字”和“蝌蚪文”。在偏离繁华的山隅一角,没有简犊留痕,也没有纹纸遗墨,随着一代一代人远离大山,那些曾经诵读可陈的文字,随着时光的流逝,斑驳的岁月犹如绵长的石链,经历史的风沙吹蚀,把那一段民族的记忆连同这些文字被蚀得剥斑迷离。这些神秘文字或符号,其背后掩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先人们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书写出这些让当代人绞尽脑汁的“天书”,我们已无从知晓。在这,/L种神秘文字中,又以蝌蚪文最难辨认,其他七种文字有的以书传世,有的或镌于器物、木石,或刻于石碑、石壁,皆有目共睹,惟独蝌蚪文深藏山野,难睨其素颜,还未见有纸本面世。这无疑平添了蝌蚪文的扑朔迷离之感。蝌蚪文刻石位于浙江东部韦羌山的石崖上,石崖如一团巨形蒲扇,耸然屹立,高不可攀。据测这幅长篇巨制占崖面长约40米,宽约50米,石质坚硬,而蝌蚪字又凸于崖面之上,呈半球状,纵有列,横有行,纵横有序,似有日、月、虫纹及海洋生物图案的痕迹。最早记述仙唇蝌蚪文的是南朝孙说昕著的《临海记》里,称韦羌山“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而在二十四史中的“宋书·.J111郡志》(南朝)也记载:“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识。”此岩因有蝌蚪文的存在,后人干脆就叫它“蝌蚪崖”。越是神秘之所,越有离奇故事的存在。在解释蝌蚪崖的来历时,民间传说、史书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一说是大禹书,认为古代的仙居是一片汪洋大海.蝌蚪崖是其中的一块礁石,大禹治水经过此地,在石头上刻字记事,而蝌蚪文则是大禹的手迹。二是哑语说。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家何振明教授认为,蝌蚪状的符号是火山岩流质冷却后,经风雨浸蚀昕致,但边框是人为昕凿,是“哑示语”,是为提醒后代记住自己是“河妈”(当地语“蛤蟆”的谐音)的子孙,自己的祖先来自黄河流域。三是宝藏说,相传在远古时候,一位商人船上满载金银珠宝,远涉重洋途经这里。不幸行船触礁翻沉,商人侥幸脱险,便把财宝匿藏于附近的山洞中,并在礁石上刻上印记,而这些图像文字,就是宝藏的示意图。甚至还有外星人笔迹说。在这些传说中,第二种说法明显推论不严,因为这些有规律的文字布局.大自然不可能做到那么精到与细微。哩无论哪一种传说,蝌蚪文的存在是一种客砚事实,已不容置疑。蝌蚪文的出现,也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雅士、探险家的注目,他们为一睹蝌蚪文的容颜,不顾路途之险远,欲将神秘的蝌蚪文大白于天下,都无果而返。据史料记载:东晋义熙年间,~位姓周的廷尉曾“造飞梯以蜡摹之,然奠识其义”。后来,临海郡守阮录和北宋理学家、台州I县令陈襄也兴趣勃勃,“携众以观”,但因崖高路险,“云雨晦瞑。累日不见而旋”,这种扫兴却让这位北宋才子留下一首关于蝌蚪崖的名篇诗作: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47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103/374.html



上一篇: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
下一篇:灵璧钟馗画乡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