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范围和界线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来自于历史中的现实,从习惯线到法定的话,只有后两个层面达到国家法令法规层面的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应该说,各个时代水平要求,才能说政区界线的性质同法律的

历史,来自于历史中的现实,从习惯线到法定的话,只有后两个层面达到国家法令法规层面的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应该说,各个时代水平要求,才能说政区界线的性质同法律的规定都有符合当时法律内容的行政界线确定方法及相性相一致。如果尚未达到,则表明其间还有距应的法定线。截止到目前,在全国性的勘界工作离,需要不同层面的国家公务员和人民群众为之之后,从理论上说,我国都实行了法定线,并形而努力。成了一整套勘界经验。但限于条件,实际情况可注释:能仍很复杂。即使有了法定线,也不排除在一些《!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卷,人民出特殊地区和场合,当地仍旧采用过去对待习惯线版社%&&’年版。的方式来处理政区界线问题。《"张晋藩主编清朝法制史》,中华书局%&&(年版。《#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年版。从习惯线到法定线,这是政区界线演变的一《《$顾炎武:日知录》卷%"州县界域》。条必由之路。对于本文论题而言,围绕着政区界《——%胡英泽:河道变动与界的表达—以清代至民线共存在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制定法令法规,二,“国的山、陕滩案为中心》!"")年(月南开大学中国是政府部门的执行理念和力度,三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理解和配合。平日里人们若不知晓政策法令,遇《,&靳尔刚:记写职方》中国社会出版社!""!年事时则可能加强这一点。按照国家意志加以实施版,第$页。行政区划:范围和界线(!满志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因。其实,不仅是历史上形成的统计数据,在研究其他历史地理时,使用的统计数据同样受这个关系影响。例如,每个政区单位中的学校、寺庙,甚至河流条数和长度数,实际上都需要这个政区单位的面积作参考背景,否则真不好拿来相互比较。第二,统计数据背后的制度原因在空间上的差异与行政区划有关系。由于地区在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因地制宜是地方管理的必由之路。在传统社会,尤其是统计数据缺乏严格界定的时期,这些数据实际上与形成这些数据背后的制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同时也与行政区域的范围和边界有关系。换句话说,现有数据的空间差异背后有两个因素存在,其一是数据所代表的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其二是制度原因形成的数据本身在空间上的差异。作为研究,需要把这两个因素区分出来,这就离不开对行政区划范围的理解和相应的范围数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政区面积其实是历史地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基础数据,但这个基础数据在历史地理传统文献记载中并不存在,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在以往历史地理研究中,由于缺乏合用的数据,对于涉及政区面积部分及其变化的影响往往略而不谈,实在不能回避,只能用一行政区划是政权对地方统治的基本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地方管理组织和相应的机构,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历史上更是如此。历史地理是研究历史上地理现象存在、发生、演变和动力的学科,行政区划的相关内容本身作为地理内容之一,当然毫不例外地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代历史地理的前身是沿革地理,在沿革地理中,政区和相应的政区地名是这门古老学科的主要内容,因为无论是理解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职官制度,还是阅读历史的需要,都离不开对区划和地名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历史行政区划左右着地方管理,这就不难理解与地方管理有关的历史地理数据同行政区划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所有与行政区划有关的统计数据都会受行政区域大小的影响。历史上人口数据和耕地数据就是这样的例子,这类数据都是按照一定行政区域进行统计的,政区界线范围成了限定数据范围的一个重要界定。因此,可以清楚地知道政区范围大小变化实际上也成了统计数据变化的一个原江汉论坛!""#$%!"《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表达朝代政区一个时间断面的地图量算来替代。由此可见,政区范围和相应的面积是历史地理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数据,而且这种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上都存在变化的数据最好的表达方法是用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把它称之为基础历史地理信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这样一套基础数据。政区及相应的统辖关系通常是从行政管理制度层面来记载的,地名则是政区这一制度产物的载体,例如,我们说山东省,是指一个名称为山东的省级政区,而有空间概念的读者马上就会联想到,这个省在我国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大小。这就是说,地名所表达的政区对象具有隐藏着的空间属性,并通过读者联想显示出来。但如果读者没有相应的空间概念储备,当然也就没有这种显示出地名空间属性的能力。显然没有一个人能熟知所有地名中隐含的空间属性,用地图这种直观的空间表达形式来描述地名及政区也就有了必然的需求。这个需求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它应该同象形文字同时起源,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许多地图,如早期的甘肃放马滩地图》和长沙马王《《堆地形图》,直到清朝康熙年间达到传统社会制图技术顶峰的皇舆全图》都是它的流传。悠久《的中国历史,政权经常发生变化,与此相伴的是行政管理制度更替,这同样在政区管辖方式和地名上表现出来,这也就是地理沿革在传统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客观需要。但作为地图描述的对象,无论是描述空间形态的河流、区域、街道等,还是描述空间关系的地名符号,都仅仅是一种图形外观。地名政区包含的其他种种属性,如名称、隶属关系、沿革变化等不是地图上的图形所能完全包容的。也就是说,完整表达政区地名需要从图像和文字两方面来描述。显然在实际使用中,人们一直希望这两类不同特征信息能用一种统一的工具手段结合在一起,当我们在看到地名的形态或空间位置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地名的其他文字属性,反之亦然,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其实这个需求并不是信息时代的专利”在中国古代已“,经有了这种要求,如历史上图说”和图志”““之类的著作就是这种需求的初步实践,例如,《元和郡县图志》。但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发展之前,我们大部分只能用类似图“说”的手段满足初步要求。除了把图形和文字属性结合在一起的需求外,中国历史上政区变化的繁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谭其骧先生主持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把这种繁复的政区变化用现代制图技术直观地表现出来了,使我们方便地用它解决阅读文献和研究中遇到的政区地名问题。但应该看到中国历史上政区地名既是一个空间分布的对象,同时更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对象。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前,没有更好的手段能充分地表达和描述这个随时间变化的对《象。中国历史地图集》是集历史政区研究成果的宏大著作,理论上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政区地名变化都画出来,但受纸质地图载体的限制,只能在每个朝代安排一个标准时间断面,表达当朝典型时期的政区状况。其实,每个朝代又延续长短不同的时间,其间政区往往又会发生变化,有何办法把这种变化全部用地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呢?用纸张这种传统载体恐怕无法做到。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每个朝代用两个标准年代来表示,则图集要增加一倍,如果再多呢?实际上,我们经常需要查找那些不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准年代的政区状况。例如,清代政区表达的是&’()年的情况,我们在画一幅康熙年间的主题地图时候,显然&’()年的政区不能直接用来作为底图,就像我们不能用()))年的地图来画&*+,年土改时候的地理状况一样。这就需要把&’()年地图修改成为与主题地图时间相吻合的底图,不方便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上述需求实际上告诉我们,得找到一种合适工具作为载体,把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要求体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就是这种合适的工具。!"#$%项目就是力图使用这些高度发展的新技术,实现前面提到的种种需求。利用查询功能,!"#$%数据库中可以方便地查到满足特定年份要求的政区地名对象,同时查到的政区地名在屏幕上显示的就是地图。而对应任何表达的政区又可以方便地查看相关文字属性和描述,只要鼠标一点,文字资料可以立即显示在屏幕上。当然它的分辨率在技术上没有限制,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研究成果和资料,都可以一一显示和表现。同时!"#$%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不光表现在政区地图的和文字资料的显示形式,还表现在数据的灵活更新上,如可以逐步地向数据库中添加资料和数据,在项目工作的同时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局部的使用,避免以往大项目1.!"#$%&#$’(")*$+,--./0成果周期很长的问题。例如,目前!"#$%项目还在工作中,它已经完成的部分数据已经可以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禹贡网”和哈佛大学网站上查到。当完成新数据和成果的时候,这些内容很快被吸收进来,通过版本更新来达到目的。显然这是新技术所带来的优点,可以使我们在历史地理研究和利用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以往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二涉及到政区范围及其变化过程,除了要知道政区本身的沿革过程外,当然需要知道形成政区范围分割的界线,否则范围无法界定,面积也不能计算。在地图上界线是用线条来表达,理论上说任何界线所表达的是分隔,而不占有任何宽度的,也就是说这个地图上的线条必须足够的精确。只要有地图学基本知识,就可以知道地图上表达的内容存在制图综合的现象,基本的地图要素,点、线、面都是特定比例尺上的产物,任何大比例尺地图上的内容转移到小比例上,毫无例外需要去除一些细节,以符合图面表达的需要。因此所谓的精确程度实际上与采用的比例尺有关系,例如我国行政区划近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划界,省界和县界勘定。实际上许多有争议的界线往往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才能清晰地表现,五十万分之一以上地形图中根本无法表达。又如涉及到房地产的地块图,一两米的差异就是很大的财产问题,只有在五百至一千分之一地图上才能分辨端详。可见离开了特定的比例尺谈精度毫无意义,政区界线的确定是否准确只有在一定比例尺才有讨论的价值。例如,不能因为现代县界有需要勘定的地方,就认为民国年间的百万分之一的县界也无法复原。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历史地理中经常遇到的数据问题,限于篇幅无法在这里展开,但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即世界上没有绝对精确的数据,只有存在一定误差的数据。尽管从古到今的地图上我们都可以见到各种政区界线,但行政界线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无所归“,属的隙地”但这并不妨碍在地图上画出诸侯之间的界线,这种界线就是示意性的。唐宋以前,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蛮荒之地,各地区的行政中心局限在少部分的平原河谷,山脉岭脊往往是阻隔人们交往的一个自然要素,无意中它们又成了政区之间界线的象征代表,这种界线就是象征性的。对政区界线详细确定的需求往往是随着对土地或其他资源占有的需要而产生,当一大片蛮荒山区尚未开发时,界线定在何处,对当地民众和社会并不是太重要的问题,如果这片山区发现有价值的矿藏,或山上的林木有经济采伐价值的时候,哪个社会团体有资格享用,这时界线成了问题的重要焦点,历史上因界线背后的利益问题而产生的界线之争不乏其例。&’’(年,我国全国性勘界工作正式启动,到)**)年(月,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宣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行政区域法定界线。中国历史上境内的行政区域界线从来没有从法律意义上明确划分过。&’+’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调整行政区划和解决边界争议过程中,部分行政区域界线作过裁定,但是大量的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仍然普遍未经法定勘定,界线很大程度上由习惯线勉强维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习惯线成了争议线,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的边界争议不断发生,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械斗。&’’(年开始的全国勘界工作是制止这种界线混乱状况的必须工作。因此界线本身是一种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从示意性、象征性、习惯性到今天的法定性,它的特征和精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作为界线在空间上的表达,它的形态依然是一个线条。这是我们在看待历史地图上的界线时应该明白的基本概念。重建中国历史上政区范围和界线并获取相应的面积统计,仅仅是!"#$%项目的目标之一,但我想这个目标可以称为台阶性的目标,因为它将为历史地理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提供一个重要基础。)**+年关于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提出的科学问“题之一是三角洲人地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模,式表达与指标体系的建立”这个问题已经在《)**,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中作为区域研究的一项要求列出。区域人地耦合系统涉及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客观描述人地关系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研究,也是历史地理研究为现实服务的一个舞台。而建立和描述区域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指标体系是现实的需求,但这个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区面积这个关键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重建随时间变化的政区面积称为台阶性的目标一点也不为过。江汉论坛!""#$%!"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214/416.html



上一篇:论族规家法对生态的保护
下一篇:“三个代表”思想与下山异地脱贫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