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历史于现代的道路景观设计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各种市政工程,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较快,城市道路边重复的城市雕塑,背景景

1 引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各种市政工程,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较快,城市道路边重复的城市雕塑,背景景观等都呈现出复制化的趋同倾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底蕴,使得城市发展日渐平庸以及历史文化的流失。

2 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审美原则,因此,在设计当中要结合建筑布局、建筑的风格、色彩等进行综合性的设计。此外,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建设过程当中也要展现时空的连续性,通过道路建设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程度。总之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整体设计,展现城市发展变迁的文化遗迹历史。

2.2 历史性原则

城市发展中留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见证着历史读的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只有历史景观,同时还有人文文化的继承。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当中,要能够对历史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让历史景观能够继续记录发展的历史。为了能够保证城市的整体性原则,可以对历史景观进行适当的改变,传承人文文化,使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符合整体性的原则。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发展当中都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也要能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要能够在协调自然的环境中,保证城市景观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进行道路规划时,要将生态破坏带来的影响缩减到最小。同时,要能够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行可持续发展[1]。

3 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风格单一化,缺乏地方特色

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很多城市在建设当中缺乏规划,类似的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方案使得城市的趋同性大大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的文化也在对我国的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欧式风格替代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使得本土特色文化缺失。再加上文明城市建设等形成的硬指标,都使得城市特色与文化被漠视,呈现出趋同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绿植的种植时,滥用棕榈科植物,不对植物生长的气候进行了解,选择了不合适的树种,使得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受到影响。

3.2 景观护理措施的缺失

城市景观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仅需要良好的设计以及落实,同时需要对景观进行养护,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前期设计中要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进行合理地安排。在后期进行植物的养护同样十分重要,要能够进行及时的养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减少由于天气原因带来的损失。

3.3 缺少景观设计理念

很多情况下,在我国的景观设计当中不是根据景观进行设计,而是重新创造出一个景观,将自身的设计理念强加到自然景观之上,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仅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整体理念,同时,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我国很多道路景观的设计都是如此,将原有的景观进行破坏,创造新的景观进行代替。这不仅达不到景观设计的目的,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3.4 缺少人性化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总的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景观设计当中,却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功能性设施,没有为行人提供相应的休息场所,相关的指示牌也不够完善。即使设计的方案当中有相关的内容,但设计也不能与周围的景观设计形成一个整体,达不到设计整体性的效果。

4 案例分析与设计

以丹阳市丹北镇新桥上游道路景观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丹阳市丹北镇新桥抵触丹阳市的东北部,周边有资源丰富的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较为宜人,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从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以来,更是在交通网、产业网、生态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近年来,新桥的发展以园区建设为重要的载体,同时将文明创建作为发展的切入点,通过对环境的改善,坚持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该地的交通较为便利,距离沪宁高速,312国道等道路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同时该地有着十分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道路的景观设计对于展现该地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文风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丹阳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能够根据当地的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229/428.html



上一篇:汽车外饰的历史与发展
下一篇:多维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研究(笔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