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的聊城新变(2)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果然,元好问到达聊城之后,生命无忧。他有了临时住处,住进了至觉寺,“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条件虽然简陋,但

果然,元好问到达聊城之后,生命无忧。他有了临时住处,住进了至觉寺,“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条件虽然简陋,但相对于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而言,已经有了能遮挡风雨的栖身之所,他的家人再没有遭遇意外。张柔特别委托他的内弟毛居仁“举夫人族属之留汴梁者北归”(元好问:《潞州录事毛君墓表》),施国祁据此认为元好问家人“必为万户张柔所扶护而出”(《元遗山年谱》)。在此艰难时刻,他们能来到聊城举家团圆,真是不幸中之万幸,何况他们还带来了图书、字画等故物和其他行李。这样一来,他们一家就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元好问在《学东坡移居八首》(其四)中叙说他在聊城的生活:

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明年出青城,瞑目就束缚。毫厘脱鬼手,攘臂留空橐。聊城千里外,狼狈何所托。诸公颇相念,余粒分凫鹤。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一冬不制衣,缯纩如纸薄。一日仅两食,强半杂藜藿。不羞蓬累行,粗识瓢饮乐。敌贫如敌寇,自信颇亦悫。儿啼饭箩空,坚阵为屡却。沧溟浮一叶,渺不见止泊。五穷果何神,为戏乃尔虐。

刚出鬼门关,惊魂甫定,活着才是当时的头等大事。从“攘臂留空橐”来看,元好问随身没有带多少行李,只身北渡。好在得到了聊城“诸公”的接济,获得了一些粮食。诸公应该指赵天锡、严实、徐世隆等人,“凫鹤”指元好问大大小小的一家人。虽然只是过着半温半饱的苦日子,但元好问仍然较为乐观,自嘲体会到了颜回所说的“箪食瓢饮”之乐,有信心带领家人战胜贫困。元好问移居冠氏县后,条件逐步好转:“谁谓我屋小,十口得安居。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二)十口,应该包括妻子毛氏、长子元抚、次女元严、次子元振、侄孙伯安、白华之子白朴等人,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有“僮仆”,而僮仆很可能是从汴京跟随他家人来到聊城的。比起那些沦为奴仆的衣冠子弟而言,元好问的聊城生活是安定的、幸运的。

天兴二年秋天,元好问为曹得一写下一首长诗《南冠行》。曹得一,其人不详,施国祁怀疑是金末太原进士曹居一的兄弟辈。从诗中来看,曹得一也是居于聊城的南冠之人。诗歌开篇描写南冠的艰难生活:“南冠累累渡河关,毕逋头白乃得还。荒城雨多秋气重,颓垣败屋深茅菅。漫漫长夜浩歌起,清涕晓枕留余潸。”一为南冠,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除非乌鸦变白。秋雨荒城,破屋长茅,二人相坐浩叹。元好问接着用十六句的篇幅,吟咏曹得一出身富贵、风流倜傥、多才多艺、名满京城的往日风光,最后又用二十多句表现汴京城破后的潦倒郁闷、怀才不遇:“黄河之水天上流,何物可煮人间愁。撑霆裂月不称意,更与倒翻鹦鹉洲。安得酒船三万斛,与君轰醉太湖秋。”灵活化用李白的诗句,“意到笔随,古语如己出”(陶玉禾:《金诗选》)。该诗虽是为曹得一所作,却寄寓了元好问的淋漓感慨。

元好问自从进入仕途之后,县令、尚书省掾等职务工作相当繁忙,那期间他是官员兼诗人;就俘之后,官员身份褪去,诗人角色凸显。生活在继续,诗歌也在继续。

对时事的关注,是元好问聊城诗歌的重要主题。刚到聊城时,金王朝尚未灭亡。天兴二年六月,金哀宗从归德迁往蔡州,元好问作《淮右》诗:“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空余韩偓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淮河西边的城池已经所剩无几,元好问痛感金哀宗所在的宋州(指归德)居然还自相残杀。元帅蒲察官奴杀害金哀宗随从官员三百余人,独揽大权,金哀宗反过来联合他人,处决蒲察官奴。宋州已经日益危险,金哀宗不得已逃往蔡州。而蔡州也非理想的避难之地,国用安上书力陈迁蔡“六不可”,包括蔡州靠近南宋,很可能造成蒙古与南宋联手灭金的后果。元好问也充满担忧,虽然蔡州与南宋唇齿相依,但南宋无意支持金人抗击入侵中原的蒙古大军。“细水浮花”两句出自韩偓《春尽》一诗,元好问用来象征“流水落花春去也”之类的无奈之情。

天兴二年九月,蒙古兵围攻蔡州,十一月,又与南宋联手,蔡州所代表的金王朝奄奄一息。一年将尽,元好问忧愁万端:“海内兵犹满,天涯岁又新。龙移失鱼鳖,日食斗麒麟。草棘荒山雪,烟花故国春。聊城今夜月,愁绝未归人。”(《十二月六日二首》其二)皇帝逃亡,元好问等臣民们沦为随波逐流的鱼鳖,流落异乡,无法回家,最为伤心。天兴三年(1234)正月,金哀宗自缢,末帝完颜承麟随后被杀,金王朝灭亡。六月二十七日,给元好问带来诸多烦恼的崔立被部将李伯渊等人所杀,尸体被系在马尾示众,引起汴京民众“寸斩”他的愤怒声讨。元好问觉得大快人心,作《即事》诗,一吐崔立事件以来的心中恶气:“逆竖终当鲙缕分,挥刀今得快三军。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京观岂当诬翟义,衰衣自合从高勋。秋风一掬孤臣泪,叫断苍梧日暮云。”首联说崔立死有余辜,理应千刀万剐。颔联用董卓被杀被焚尸的典故,痛斥崔立遗臭万年。颈联连用两个典故,称赞李伯渊。当年王莽篡汉,翟义起兵讨伐,兵败被杀,王莽将其部下尸骨堆成五座高丘,他这样做哪能诬陷改变翟义的正义性质?契丹人张彦泽杀害高勋家人,辽太宗处以极刑,让高勋监斩,高勋身着丧服前往刑场,以其心来祭祀亲人。尾联抒情,为金哀宗之死、为金王朝灭亡而呼号哭泣。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320/506.html



上一篇:历史人情食火评尚启元芙蓉街
下一篇:董家村藏在时间深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