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刊中的北京记述(2)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对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地理记述外,还有严格现代意义上的官修的城市史志著作。自《光绪顺天府志》之后,政府较长时间没有修北京地方志。19

除了对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地理记述外,还有严格现代意义上的官修的城市史志著作。自《光绪顺天府志》之后,政府较长时间没有修北京地方志。1928年,国立北平研究院成立,设吴稚晖、张继等在内的常务委员会,开展《北平志》的修纂工作。围绕史志的修纂,由瞿宣颖(瞿兑之)制订《北平编纂通例》,并有《北平史表长编》《北平金石目》《北平风俗志》《北平戏剧志》《北平史迹丛书》等系列成果。同时,《北平》(半月刊)于1932年12月出版,是第一个地方志类的期刊,共出两刊。1938年,日伪“北平市政府”设“北平市修志处”,以吴廷燮、夏仁虎、瞿兑之等人为基干,编修《北京市志稿》。该书分为舆地、建置、民政、度支、文教、礼俗、宗教、货殖、金石、艺文、职官、名迹等部分,规模宏大,凡196卷,400万字,但当时并未出版。此外,还有对北京城市史进行研究的著作,如桐龄著《北京在国史上的地位》,载《晨报副刊》1926年12期;柳诒征著《首都志略序》,载《国风月刊》1935 年4期;黄萍荪《北京史话》(上海子曰社1950年),张江裁编辑的《北平史迹丛书(两种)》《燕都风土丛书》(分别为1938年、1939年双肇楼、燕归来簃刊行),陈宗藩《燕都从考》(1930年)。

二、里巷市井:民俗的北京

北京不仅是作为帝都的政治城市,还是市井百姓的生活居地。大量记述市民生活,特别是民俗类记述著作开始出现。

此类著作中,瞿兑之《北游录话》是重要的文献。文章署名铢庵,为瞿之名号。瞿出身书香,其父为晚清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由于瞿长期担任顾维钧总理的秘书长、国史编纂处处长、印铸局局长、河北省政府秘书长等职,出入于馆阁,并参加了北洋时期的北京建设,熟于北京掌故。文章虽然在《宇宙风》1936年第19期上发表,但与《宇宙风》“北平专号”一般数百或上千字的文章相比,长达3 万5千字,几乎是一本小册子的分量。不同于一般的掌故,虽则通俗,但接近于专业性的研究。该文将北京的居民构成分为五类:一是满清皇室、亲贵、旗丁、内监以及其他以宫廷而生活者。二是晚清民初在京为宦的士大夫,多世代簪缨,虽籍隶外省,虽失去宦位,但已成为地道北京人,是北京文化的中坚力量。三是民初以来依附军阀、在京置产纳福的各色人物,以辽、津、保三籍为最多。四是民初以来,围绕在学府、文化机关如北大、辅仁、清华、燕京诸校的师生,是最具有异质性的文化力量。四种人的存在,使北平在失去政治中心地位后,仍为中国第二大都市。第五种人数最多,便是农工商贾等普通市民,以老北京市民为主,也有若干从周边农村迁入的农民。④由此来看,北京居民多为本籍,或因政治原因居留北京的北方籍,异质性不甚明显。在谈到近代北京“礼俗社会”性质时,作者举例说,北京之办警政,“其艰难有百倍于上海”。北京的居民,“同他们讲利害、讲法律、讲势力、讲道理,无一可通之路。且警察作用是他们向来所未尝习见习闻,警察禁令又无一不与他们的生活习惯相冲突”,但北京的社会安定又是上海等都市无法比拟的,原因乃在于北京警政“能运用旧法子”。比如“北平街上有人打架,巡警走过来,两面作和事佬,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和平了结”。⑤瞿还有另一掌故著作为《故都闻见录》,初发表于《申报》第2卷第7号至12号,共34则,多记北京建筑、市场与风俗。除了其中12则被收入另一著作《杶庐所闻录》外,未有单行本。瞿氏还有《北京历史风土丛书》(北京广雅书社1925年)、《北平建置谈荟》《北平史表长编》(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1934年)等编著。

在对北京民俗的记录中,夏仁虎、于非庵和金受申的著作较著名。夏仁虎是近代著名学者和官僚,清举人,曾在刑部、邮传部、农工商部任职,曾任御史。民国后历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财政总长、国务院秘书长。其《旧京琐记》是记述北京的笔记类名著,记述同治、光绪朝以来到清末的北京民俗,所记大多为作者见闻,或者“多昔年朋谈宴罢,篝灯所录,时代不同,近甫次而成篇”,“其非见闻所及者,有昔贤之记录在,宁阙焉。若征引旧闻,不在此例。”⑥全书分为十卷,分别为“习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该书总体上属于民俗著作,虽也有“宫闱”“仪制”“考试”等篇,但涉及的是国家制度中的小细节,并非政治内容。按照作者的话说,就是:“是编所记,特刺取琐闻逸事,里巷俳谈,为茶余酒后遣闷之助,间及时政朝流,亦取其无关宏旨者。”⑦夏文笔极佳,该书篇首有所撰四言骈文的引言,华丽之极。于非庵本是工笔花鸟画家。20年代以“闲人”署名,在《晨报》发表北京民俗的文章。1928年,由晨报出版部编为《都门钓鱼记》《都门艺兰记》《都门豢鸽记》,时称“都门三记”。“三记”大致记述了北京民俗的种种知识和金元以来北京人的休闲生活史料。比如,同是钓鱼,分为南北城两派,习俗也不一样:“在东南城者,用钩既小,竿多敷漆,善用红虫”,而西北城则要驾舟、饮酒,甚至烹鱼,见出内城之尊贵与南城的贫贱。周作人评价说:“于君在北京是以字画和印出名的,但是在我的意见上最为推重的乃是闲人的文章,因为这个我还比较是知道一点,对于书画实在是个外行。闲人的那些市井小品真是有他的一功,松脆隽永,没有人能及,说句俏皮话,颇有他家奕正之风,可以与《帝京景物略》的有些描写竞爽吧。”⑧另一位民俗大家是金受申,从1935年开始,在《华北日报》撰写《北平历史上游赏地记略》与《北平剪影》。系列性专栏文章还有1937年的《故都杂缀》发表于《新兴报》,《北京通》(45篇)发表于《正报》,《新京旧语》发表于《全民报》,等等。金受申最著名的民俗著作是1938年初至40年代初为每周一册的《立言画刊》撰写的“北京通”专栏文章,陆续写了200多篇,并拟出版单行本,并附插图、照片等,后未实现。金的写作材料,并不来自于典籍书刊,而是由北京居住的经验而来,其所记述的北京生活,多为前人未言。叶祖孚曾谈到其中《攒儿》一篇,是迄今唯一关于“人市”的材料⑨,记述元明以后的“人市”情况:劳动者常常手持瓦刀、锯子、斧头等工具,在茶馆喝茶等待雇主。这在《析津志》和《宸垣识略》等略有提及,在解放初的崇文门、前门外还可以见到。1989年金在《立言画报》上的“北京通”系列文字,被北京出版社整理为“四季时令”“婚丧礼俗”“吃喝忆旧”“消遣娱乐”“旧京百业”“下层剪影”等6个专题与37个题目,并以“老北京的生活”之名重新出版。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728/585.html



上一篇:绿茶书情
下一篇:外国书刊中的北京记述释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