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然:历史地理中的“区域”(2)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本科到硕士,我在地理系读了七年。地理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两性互为表里。虽然也有部门地理的研究,但那不过是地理综合的基础

从本科到硕士,我在地理系读了七年。地理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两性互为表里。虽然也有部门地理的研究,但那不过是地理综合的基础,最终还得落到综合地理上来。而综合地理,也就表现为区域地理。不落实到具体的地域,没办法综合。因此,做区域地理或曰综合地理研究,首先要有地域综合体的概念。而具体工作的开展,不可能一上来就直接综合,必须先抓出一些要素出来做部门分析,等到把部门分析做到位了,这才有进行综合的基础。既然如此,抓出来做部门分析的要素,必须是对全局具有深刻影响的主导因素。不可能随便抓出一些要素做一些分析,放在一起就说是做区域地理了。做区域地理,必须抓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分析做好以后,再进行综合。而综合,可以说是一项独特的地理学技术。我在地理系读书那七年学到的东西,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这一句。

由此来反思卢云的《汉晋文化地理》,里面展开分析的学术、宗教、婚姻、音乐四大要素,能否构成当时全国文化地理格局的主导因素已经构成问题,而上述几个要素在该书中完全是一种独立状态。既没有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也没有这几个要素对当时全国整体文化地理格局产生何等影响的讨论。作为曾经的地理系学生,我绝对不能这样做。

为了解决文化地域综合体中的主导因素问题,我多次找副导师周振鹤先生讨论请教。他随缘点化,说了一些他的个人意见,同时建议我看点文化人类学方面的书。我跑图书馆一看,文化人类学的书在书架上总共就那么两排。借了几本抱回寝室,看完,没什么感觉。再去,换几本。等到把架子上两排书差不多翻完,我总算明白文化人类学家概念中的文化是怎么一回事了。但如何把这一概念运用到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中来,一时仍没有主意。

由于一直没有趁谭先生健康时向他请教为什么他觉得两湖这个空间范围不宜缩小,至此,已完全无从得知他对于这一选题的总体构想。出于工作量的考虑,我决定将博士论文的空间范围调整到只做湖南一省。这一想法得到周振鹤先生的认可。

我花了大约两个礼拜,将前面一年多时间里抄录的资料卡片加以整理,分门别类。然后以类相从,写成专题论文。每写好一篇就给周先生看一篇。大大小小,共写了二十八篇。

开始一段时间,主要是廓清工作界面,例如爬梳湖南文化的发展背景,以及湖南文化在国史上的地位。接下来分析湖南文化的发展进程及空间格局。这都是历史学、历史地理学范畴的常规书写,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湖南历代民风的变迁。之前硕士阶段在长沙读一些湖湘文化的研究论著,都说湖南自古民风强悍,罗列了很多史料。可是,湖南文化的表现在古代和近现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昭彰在人耳目的事实。其故安在?百思不得其解。至此,资料看多了,并且运用在大学心理学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将它分为 “强悍 ”和“勤奋 ”两个向度加以分析,自认为把问题给讲通了。至少比之前的讨论前进了一大步。第二个难题是在研究湖南的民间信仰时,传世史料中关于南岳朝香风俗的记载很少。已有的史料非常零散,时间上串不成线,空间上连不成片,简直没办法开展讨论。非常苦恼。我从小知道,南岳朝香风俗在湖南非常重要。我老家曾有一位长辈,年轻时为了求子,曾单手提一片铁瓦步行数百里去南岳许愿。一路上不换手,累了就歇一歇。后来果然得遂所愿。一九八一年八月底,我离开老家去长沙读书,出门不久遇上先母从南岳烧香戴福归来。因习俗所限,她竟然略言数语便径直回家。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她一步都没法送。在传统时代对于当地生活影响如此深刻的一项风俗,竟然无法揭示其空间分布,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理完文献史料,我突然想起一九九二年暑假曾在郴州教育学院图书馆看到一本《湖南民间歌曲集》。当时还是内部资料,每地区一个分册的那种。因为我读研时曾在湖南师大校乐队混过,看到歌谱特别有兴趣,曾注意到有一首《朝香歌》,读下来觉得曲调并不优美,也就没有管它。此时忽然想到,那些歌好听与否可以不管,用作史料来说明当地有南岳朝香的风俗总该没有问题。于是我请当时在那里工作的女朋友帮我把这套书中所有的朝香歌都复印了寄给我。一排比,居然湘、资流域都有,而沅、澧流域没有。显然,这正反映了该风俗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基本分布。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zonghexinwen/2021/0210/441.html



上一篇:预告|地理、历史地理与历史GIS
下一篇:能一分为二和历史地看问题吗?马德兴批苏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