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地理的视角释读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2)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本的释读 顾颉刚先生认为:“一件故事虽是微小,但一样地随顺了文化中心而迁流,承受了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本的释读

顾颉刚先生认为:“一件故事虽是微小,但一样地随顺了文化中心而迁流,承受了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10]西汉时期的博山既非文化发达区域,作为孝妇故事发源地的可能性很小,然而自有可担当此任者。《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中所载东海孝妇故事是现有文献中可见的最早的孝妇故事文本。西汉东海郡,治郯县,处于鲁地风俗区东部,属文化发达地区。鲁地风俗“其好学犹愈于它俗”,以至于“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6]1663东海郡学风如此浓郁,自当熏陶坊市村野而影响民风民俗,在这样的地方出现孝妇故事符合发生学的逻辑。于定国即郯县人,其父于公以明习法律、决狱平准著称,定国后官至御史大夫、丞相,为宣元两朝循吏名臣。东海孝妇故事主要体现了于公断案精审、直谏讼冤的可贵品行,于公是主人公,孝妇的形象处于陪衬地位,这一文本尚不是独立成型的孝妇故事。东海孝妇有孝行,但她不是由之感动神灵而有神异,却是含冤死去,昭雪时有神异,东海孝妇故事与颜文姜孝妇故事从文本上说并无直接的关联,只能在此后的传播过程中对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产生某种影响。尽管有后来的洗冤降雨的神异描述,东海孝妇故事文本仍基本接近历史实录,表现出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孝妇年轻守寡、孤独无子、孝养公婆的悲情情节已经具备,为后期的文本演变奠定了基础。

东汉诸帝大都褒崇儒学,文教兴盛,“孝廉”察举,明经取士,士尚名节,上行下效,朝野之间儒风甚盛,官方与民间在忠孝节义等儒家伦理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儒学的统治地位真正确立起来,风俗为之一变。司马光对东汉的风俗极为赞赏:“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入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11]可见其时之盛况。《后汉书》单辟《列女》类传,女子除贤淑节烈之外,更多孝行懿德;班彪之女班昭作《女诫》七篇,第六篇曰《曲从》,对为人妇者孝事公婆的高尚品行加以理论总结,并提出了具体规范的要求。其文曰:“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12]2790顺从忍耐,不争不诉,这是典型化的孝妇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此背景下,东汉一代有较多的孝妇故事发生,可谓正当其时。相关的三种文本所涉及的故事发生区域分别为东汉时的齐地、广汉郡雒县、会稽郡上虞县。

高诱在训解《淮南子》时讲述的齐地孝妇故事亦见《文选》之《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篇,唐代李善作注,引东汉许慎注文,与高诱的训解基本相同,高诱实为承用了许慎的注。《淮南子》的原文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13],言庶女有冤屈,却未言因何冤屈,更未提及孝行。将庶女塑造成孝妇形象为许慎的个人创意,而其守寡、无子、孝养婆婆、被人陷害等情节与东海孝妇故事十分类似。为了附会齐景公这一人物,故事的发生年代被提前至春秋时期,与之相应,故事发生地也就变成了齐国故地,考虑到景公之台的位置,故事发生地应在齐都临淄一带。[注]临淄有桓公台,俗称梳妆台、点将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称“营丘”,唐代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庙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实为宫殿建筑遗址,位于齐国故城宫城内西北部。齐桓公之台如此,齐景公之台当亦在附近区域(张龙海《桓公台》,《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从春秋战国直至两汉,齐地皆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区域,青州刺史部诸郡国尤其是齐国、北海国所在的齐地核心地区,经学氛围浓厚,风俗有了较大的转变,[注]卢云将东汉时期的文化发达区域界定在豫兖青徐司地区、三辅地区、吴会地区、蜀地四个地区,齐地在青徐二州范围内(卢云《汉晋文化地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65页)。将齐景公时代的人物与东汉时的齐地文化环境相融合,把庶女解释成一位孝行感天动地的孝妇,这是一种优美的文学创作。

《太平御览》所引《东观汉记》中的姜诗夫妇故事亦见于《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文字略繁,且侧重于对姜诗妻子孝行的描述。如“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12]2783,凸显了一位贤妻孝妇的形象;又云姜诗于永平三年察孝廉,且引用汉明帝诏书,则此孝妇故事当发生在东汉初年,文本成形于东汉中后期。作为故事发生地的广汉郡在东汉时取得了显著的文化发展成就,其人物、学者之盛及书籍之多甚至超越了蜀郡,成为文化发达区域,出现了“忠臣孝子、列士贞女,不胜咏述,虽鲁之咏洙泗,齐之礼稷下,未足尚也”[14]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区域文化氛围影响下,广汉郡出现了孝子孝妇的故事。此文本并非单纯地颂扬孝妇本人,而是伴随着孝子形象而出现的,这是同其他文本相较的一大区别,其中婆婆好饮长江水及最后孝感涌泉的神异与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的情节构造相似,广汉郡远在西南益州,其郡治雒县的孝妇故事与青州一带的孝妇故事有何具体联系,存疑待考。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102/369.html



上一篇:花城味道
下一篇:岭南画派:崇山峻岭之南的时代之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