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地理的视角释读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5)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清两朝,程朱理学强势回归,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空前加强,并在科举制度的支撑下成为各阶层的主流思想,进而借助庞大的官办教育体系对民间社会进

明清两朝,程朱理学强势回归,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空前加强,并在科举制度的支撑下成为各阶层的主流思想,进而借助庞大的官办教育体系对民间社会进行有效的渗透,后期出现的阳明心学则以其新颖的阐释方法与务实的应用路径更加强化了儒学的社会支配力,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俨然成为朝野的至高准则。[注]关于明清时期儒学教化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可参见苗润田《中国儒学史·明清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8页及刘静《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此时,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刻的吕兆祥等重修的颜氏宗族志《陋巷志》,为颜文姜立有列传,再次确认了颜文姜作为颜圣后裔的非凡出身,彰显了其孝行的深厚渊源,增加了颜文姜未嫁而夫亡,却仍能孝事公婆的情节,进一步凸显了节烈孝义的完美形象。再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颜神镇捕盗通判范一儒撰《重修顺德祠记》,详述颜文姜的“履历状”,增加了颜文姜舍身投水救民的情节,使得颜文姜在具备孝德、神异的同时又能普济众生,形象被再度拔高,这是迄今为止可见的最为生动、详尽的文本,与今日博山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内容基本一致,清代所修益都、淄川、博山县志中所载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的内容皆未超出此文本的范畴。至此,历经长期的丰富、完善、提升、演变,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终于固定下来,颜神镇的崛起,博山县的设立,为文本的最终定型提供了稳固的政区依托,孝妇故事的发生地定格在博山,颜文姜的美名也随着博山城的繁荣及南来北往的客商而继续流传,为人称颂,至今不衰。

四、余论

前文以历史地理的视角对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我们可以初步发现其中的诸多规则,就故事文本的内容而言,其发生地域都是各个时期的文化发达区域或儒学氛围浓厚的地区,故事发生年代都是儒学兴盛或复兴的历史阶段,这符合故事自身的发生逻辑。孝妇自《舆地志》中的文本开始有了具体的名讳——颜文姜,至北宋被附会为颜子的后裔,跻身儒教孔孟圣贤的谱系,进而被朝廷赐封为“顺德夫人”,立“灵泉”庙作祭祀场所,由人变成神祗,由史书、地志、志怪小说的相对自由多变的记载到朝廷敕令、官修碑记的规范表述,地方性故事传说与民间信仰的存在状态受到了政治权力的介入和干预,显示出北宋以来中央集权与思想控制的强化,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的变迁反映了唐宋之际国家权力格局的显著变化,符合社会政治的变化逻辑。孝妇的孝行表现以孝事婆婆为基本部分,或扩展为孝事公婆二人,宋代以前文本为了提升孝妇形象的感染力而增加了亡夫、少寡、无子、不改嫁等情节。宋代以后则要求更为苛刻,变为颜文姜未出嫁而未婚夫身亡,却仍对准公婆尽孝的情节,孝妇的孝行越来越高尚、完善,无可挑剔,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兴起后,对伦理纲常的大力提倡,对节烈观念的突出强调,颜文姜孝行表现的变化符合儒家思想体系本身的发展逻辑;[注]秦汉以来,节妇烈女绝对数总体呈增长趋势,宋代是个明显的分界线,宋代以后,女性贞节观教育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节烈妇女人数陡然增加,至明清而达到极致(王传满《明清社会贞节观念的强化及其实践——以明清徽州为中心的考察》,《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而故事文本的叙事结构则属于二重构造模式,外在的神异与内在的忠孝理念有机结合,反映了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地域文化的融合。[注]关于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的二重叙事结构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参见拙作《颜文姜孝妇故事文本叙事结构探析——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考察》,《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扩而论之,我们还注意到,孝妇故事文本记录者大多属于士大夫群体,或为地方士绅,具有良好的儒学修养,尤其如班固、范晔、许慎、顾野王等人,经史兼通,他们为孝妇故事文本的形成与传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就孝妇故事发生区域的地理位置而言,以东海郡为起点,向南过淮水、长江到江南会稽郡,这正是中国古代联系大江南北的东线交通干道的走向;从东海郡向北,沿沂沭河谷至穆陵关,再至临淄所在的齐地中心区域,这正是汉唐时期泰山南北交通的干道——穆陵关道(大岘山道)的走向;从临淄向西到梁邹,这又是西晋至明末贯通东西的青齐大道的走向;由梁邹溯笼水河道至其源头所在的淄川县境内,再至颜神镇、博山县,这大致是唐宋以来沟通鲁中山地南北的青石关道(莱芜谷道)的走向。[注]今山东省境内的济青高速的走向与西晋到明末的青齐大道基本一致,而胶济铁路的走向则与清朝初年以来的青齐大道大致相同,滨莱高速的走向与青石关道基本一致,青临高速的走向则与穆陵关道大致相同,这些高速公路及铁路都是今天的交通干道,历史上的交通地理格局在很大程度上被延续了下来。孝妇故事最终落脚在笼水的源头——颜神镇、博山县,这可以解读为孝妇故事沿着当时的交通干道以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再由北折向南的方向次序长久传播的历史轨迹,孝妇故事文本演变的路径方向与交通干道的走向高度契合,这符合历史交通地理的变化逻辑。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102/369.html



上一篇:花城味道
下一篇:岭南画派:崇山峻岭之南的时代之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