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钟馗画乡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3)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唐宋汴河的繁盛,不仅使该地区经济迅速增长,而且各种宗教得以传播。如《灵璧县志》记载:“唐先天二年(713年),本县佛教徒集资在县城北三村兴建寿

唐宋汴河的繁盛,不仅使该地区经济迅速增长,而且各种宗教得以传播。如《灵璧县志》记载:“唐先天二年(713年),本县佛教徒集资在县城北三村兴建寿圣寺,至清末,全县建有大小庙宇125座。”[8]灵璧县明属中书省凤阳府,直属南京,清属江南省凤阳府。尤其是明朝时所属凤阳府是朱元璋皇帝的家乡,明朝政府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扶持作用[注]《明一统志》里有许多记载。,灵璧在明清时期文化发达,人文荟萃,为钟馗画乡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明嘉靖年间,进士陈耀文所著《天中记》,明代万历年间的烟霞散人(刘璋)所著《斩鬼传》、云中道人《平鬼传》小说等,借写鬼域来画人世。这些文人笔下的钟馗故事,从外部来看对灵璧钟馗画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灵璧钟馗画创作题材之丰富,同样离不开文人的推波助澜,文人往往借助钟馗,或讽刺世事,或宣泄心中不满,钟馗画、钟馗戏、钟馗舞、钟馗诗等的创作,都离不开文人的大肆渲染。尤其是清初,著名画家高其佩42岁出任宿州知州,期间创作许多钟馗指画[注]有《钟馗变相图》册十二开。,可见灵璧钟馗画与官府推崇,文人染指分不开。

灵璧县儒释道思想长期互相渗透,钟馗俗神信仰深深植根民间,从现在灵璧钟馗画乡的众多有识之士所挖掘的钟馗画创作题材来看,也是人文环境孕育的产物,如《钟馗驱邪图》《醉钟馗》《三破图》《神威图》《正气图》《仗剑图》《祥瑞图》《福自天来图》《钟馗甲胄图》《钟馗八灵图》《钟馗百图》(100米巨幅长卷)《钟馗惩鬼图》(10米长卷)等。手绘钟馗年画取材于民间信仰钟馗打鬼的故事,其寓意驱鬼避邪、保家平安、祈福纳祥、获得功名利禄等,多谐音表意、托物寄情、缘物达志、驱邪赐福、纳福迎祥,用于新年或端午节家中悬挂,以驱邪镇宅,趋吉避邪等。

灵璧钟馗画经久不衰,直到解放前,灵璧城内还有数十家钟馗画店。据灵璧党校退休教师孟益园(85岁,钟馗画艺人)回忆:解放初期,他从萧县到灵璧工作,当时主要有韩本贵(字逸民)、何井树、刘开基、姚麻子、尹玉麟等几家画钟馗,各家风格迥异,绘制的成品多数尺幅不大,为整张的四开、三开,大红大绿,各具民间特色。好一点的“灵判子”能卖一块银元一张,这在当时可能与齐白石的画是同等价格。1952年,画师韩本贵的单幅小品(4尺3开)绘出约数十件,如 “五鬼闹判”“百馗图”(均为四尺)等,被寄到省文化局,后省局寄来30万(旧币,相当于现在30元)作为给韩先生的生活补助,并寄来宣纸和各色国画颜料(全是块状和盒装的老式国画色)。韩本贵先生的钟馗画曾在解放前的上海《申报》上发表过。据孟益园回忆,他所见过的韩本贵穿长衫,一副文人装扮,谈吐都很礼貌。

4 灵璧钟馗画与民俗

中国传统文化往往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开放性,使得该地区能够吸纳周边众多文化精华。明清灵璧钟馗画乡已有相当规模,这个规模的形成,一定会和其他古老风俗相对应。古代挂钟馗一般在节日习俗中体现,故笔者选择除夕、元宵、端午三个清初节日来论述明清时期灵璧的民俗钟馗。

康熙《灵璧县志》卷一“方舆志·节序”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修岁事,除祭品,守岁,燃爆竹,送穷,烧破碎。是日多嫁娶,以为无忌。”[8]“上元张灯,饮酒,烧放火花。又有鱼龙之戏,有舞判之戏。夜深走桥,食粉团,为元宵之食。自十三日至十五,凡三日。”“端午悬符插艾,男妇小儿佩符,饮雄黄酒,涂口鼻,皆曰‘辟恶’;系五色丝于臂,曰‘辟兵’;角黍,以屈原故事。”

以上可见,除夕的节日与《东京梦华录》民俗如出一辙。只不过《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是在十二月。上元节即元宵节。元宵节有“舞判之戏”和“夜深走桥”习俗。所谓“舞判”,即是指钟馗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云:“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4]可见,灵璧县至少在清康熙年间,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就有钟馗舞判的民间习俗舞蹈。“夜深走桥”走桥即走百病,元宵节晚上,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走桥必须走过至少10座桥,忌走回头桥,是旧时走桥健身、祈福的习俗。

端午节时,有“悬符插艾”“佩符,饮雄黄酒”“角黍”等习俗。悬符即用朱砂画符于黄纸之上,悬于门前或房内,用以避邪;插艾即民俗传端午节插艾于门前可以驱邪、防病。佩符是用朱砂在纸上画一种神秘符号,传说佩在身上可以祛邪避凶。饮雄黄酒是指掺有雄黄的酒,雄黄是矿物名,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用意是祛邪避恶。涂口鼻亦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涂口鼻云可驱避毒虫;儿童手腕系五色丝线,用意以避兵器伤害等。这里虽然没有端午画钟馗的习俗,但是“悬符”和“佩符”足以说明该地民间在端午节对驱邪避恶的重视。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103/375.html



上一篇:不知蝌蚪字何如
下一篇:引导学生更加历史地评说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