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钟馗画乡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4)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上三个节序中的民俗主要以辟恶、祈福为主,所以灵璧钟馗画之所以在明清就已经形成,与这一地区民俗生活息息相关。 5 灵璧钟馗画用丹砂、县篆 灵

以上三个节序中的民俗主要以辟恶、祈福为主,所以灵璧钟馗画之所以在明清就已经形成,与这一地区民俗生活息息相关。

5 灵璧钟馗画用丹砂、县篆

灵璧钟馗画用丹砂、县篆,在清初文人笔记和灵璧地方志里都有记载。“丹砂”又称“朱砂”“辰砂”矿物名,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颜料、药剂。朱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朱砂用于钟馗画,在明朱棣(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普济方》卷二00有记载:“阿魏丸治鬼疟 阿魏砒霜,丹砂画钟馗纸烧灰,右为细末,用寒食面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发时,冷水下。宜用正月十五日五月五日合。”《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六亦载:“催生及难横逆又法,偷剪钟馗左脚,烧灰,水下。”《普济方》刊于15世纪初,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丹砂钟馗用于治病,有待于考证,但仅此看来,灵璧钟馗画用朱砂并不是首创,而是古代可用药方的延续。

在明清时期,灵璧受黄泛影响严重,年年瘟疫,可能钟馗画的实用功能用于驱邪祛病。钟馗画传到晚清时,因灵璧为皖北物资集散重地,水陆交通方便,民间广泛流传灵璧“判子”的“辟邪”功能,有千里迢迢来灵璧买“灵判子”,用于过新年或端午节家中悬挂,驱邪镇宅,以示吉祥。清至民国时期,江淮两岸流传的三绝,即有灵璧灵判(另两判为凤阳凤画和天长天官)。

解放前后,农村大小集镇逢集或赶庙会时,一些民间艺人常摆地摊出售“判子”钟馗画(用黄裱纸、朱砂等画以为辟邪),往往供不应求时,大量采用套色的钟馗木板年画供其需求。百姓普遍相信钟馗画治病辟邪的效果。笔者调查,解放前,灵璧农村有家中儿童受惊吓夜哭或者老人生病,请“灵判子”回去,轻者挂在蚊帐或房门后面,重者则焚烧钟馗画,用其纸灰煎汤服用以解除病患(因钟馗画用朱砂有镇定作用)。直到现在,灵璧农村集镇还有摆地摊或推自行车兜售,用图画纸施少许朱砂的简单钟馗画,一张价格约5~10元。

关于县篆,清金植《不下带编》中说:“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可见,在明清时期,灵璧钟馗画就已经有地方标志。加盖县篆从何而来,从以下传说中可略知一二:传说一是古时作为贡品需加盖县篆;传说二是最初县印都由知县加盖,后来画店多了,知县传话改由城隍庙主持代盖。因城隍老爷是阴间的县官,也有和阳间一样的铜县印,画师到那里加盖了县印,减少了县衙麻烦;传说三是加盖一个县篆代表一品高升,3个县篆成品字结构,代表钟馗品行端正。这3种说法说明灵璧钟馗画加盖县篆由来已久,且有美好的寓意。

灵璧钟馗画早在民国初年就走出国门,扉声海内外。《灵璧县志》第十二章记载,1915年,灵璧选送地方特产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展出,翟光远的甲胄“武馗”《驱鬼图》荣获金奖[9]。如果这条消息可靠的话,说明灵璧钟馗画在1915年就跻身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第一次走向了世界。有趣的是,在这一次的金奖获得者中,据说国酒茅台、江苏苏绣等也在其中,这不得不为灵璧钟馗画感到骄傲。只不过随后军阀混乱,烽火连年,灵璧既遭兵祸,又遭水灾,就在这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年代,灵璧“判子”还是很受群众喜爱。1915年,灵璧翟光远的钟馗画在国际上展出,按照钟馗画的惯例,应该盖的是民国政府的县印。也许是1915年的辉煌成就,使得灵璧钟馗画代表了一方特产珍宝,地方政府要竭力保护,所以钟馗画在很长一段时间,一定要加盖政府县印。

笔者在2010年采访了现家住蚌埠的朱俊仪(85岁)老先生,他对灵璧钟馗画在解放前的情况做了大致介绍。老人回忆:解放前,他家住灵璧城里,他的小叔在县衙当差(做财务工作),当时城里有不少画钟馗的,其中韩本贵是翟光远的大徒弟,他画钟馗最多、最有名,当时画好的钟馗都是成卷拿到县衙盖县印,县长是桐城人史淮。1949年秋天,他曾用一石二斗小麦(合180公斤),换韩本贵钟馗画(画心)24张,带到皖南泾县出售。

由上可知,至少在解放前,灵璧钟馗画加盖的是政府的真县印,而不是现在灵璧画钟馗的人,每人都刻一枚县篆。盖在钟馗画上方成品字形结构的县篆,为灵璧钟馗画特有的标志。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灵璧钟馗画始于唐,发轫于宋,鼎盛于明清,通过世代传承,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人文信息,与民俗、宗教等文化息息相关。它所具有的本土价值在于钟馗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历史积淀,代表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灵璧钟馗画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顽强的生命力的传承价值。如今,灵璧钟馗画已达到全盛时期,形成全国唯一的钟馗画乡。钟馗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和谐发展理念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具有恒久的文化艺术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103/375.html



上一篇:不知蝌蚪字何如
下一篇:引导学生更加历史地评说历史人物:以人教版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