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料与人本明中后期通州张家湾等处的砖窑厂(8)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亦即明代造砖尺寸最大当为二尺,这与《厂库须知 · 琉璃黑窑厂》内“黑窑厂烧造各项砖料合用柴土工匠规则”所记方砖尺寸相同。[1]何士晋等汇纂,连

亦即明代造砖尺寸最大当为二尺,这与《厂库须知 · 琉璃黑窑厂》内“黑窑厂烧造各项砖料合用柴土工匠规则”所记方砖尺寸相同。[1]何士晋等汇纂,连冕、李亮等点校整理:《〈工部厂库须知〉点校》(正册)卷五《营缮司·琉璃黑窑厂·见行事宜》,第228——230页。现代研究者测算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铺砌用砖后,同样认为“金砖”即苏造二尺砖。[2]宋磊:《明十三陵建筑用砖考》,单士元、于倬云主编《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1辑,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264页。理论上修仓黑城砖应系尺五以下、尺二以上质量稍低的常见砖料,所以早年可以由通州黑窑自行造办。而《厂库须知》中还有取用白城砖、斧刅(原刻本如此字,亦或“刃”字)砖须至大通桥砖厂的按语,比较重要的如修筑都城、重城即用白城砖。涉及各内工,还有经厂、沟渠、桥梁等,亦用白城砖,另于该砖厂取用斧刅砖。不过,沟渠、桥梁等项所用黑城、斧刅、尺二方砖等,一般多给买价而交窑户临期办纳。据彼时会估,白城砖每个值银0.029 两、运价0.0045 两,若遇水灾,其内工运价,每个可给0.008两,而白城砖一个折斧刅砖两个,其运价亦折半[3]何士晋等汇纂,连冕、李亮等点校整理:《〈工部厂库须知〉点校》(正册)卷三《营缮司·年例钱粮·三年一办·司礼监修理经厂》《营缮司·都重城·用夫匠规则》《营缮司·见工灰石作·见行事宜》、卷四《虞衡司·街道厅·工料规则》,第112——113、168、192、377页。,显见比之黑城砖价高不少。

今检明万历、崇祯初人徐光启于《移工部揭帖》所附开估计敌台材料数内云,“以浙尺量,白城砖得长一尺八寸、阔九寸、厚四寸五分”[4]徐光启著,李天纲点校:《徐氏庖言》卷五《文移》,朱维铮、李天纲主编《徐光启全集》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73页。。这里的“浙尺”,自宋代广泛使用后,一直延续至近代,总结现代研究者的分析成果,其初始值当约合今27.4 厘米,最大可至27.8 厘米[5]李浈:《官尺·营造尺·乡尺——古代营造实践中的用尺制度再探》,《建筑师》2014年第5期。,据以换算万历、崇祯时白城砖尺寸,最小值为:长49.32 厘米、阔24.66 厘米、厚12.33 厘米。前已提及《厂库须知》录黑城砖长1.45尺,若以浙尺计为39.73 厘米,以明营造尺计为46.4厘米(一尺合今32 厘米)[6]丘光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7页。,均短于白城砖。若以营造尺折算白城砖,当为1.54,125 尺,也即该砖在尺八或尺五砖范畴,仍大于黑城砖。而金砖长度以浙尺计,最小为54.8 厘米,以营造尺计则有64 厘米,属至长大者。

那么,再看《厂库须知》所录料砖厂二尺方砖,其个头已属极品。前揭十三陵砖料研究者认为除长陵祭祀享殿、定陵地宫棺床等部分区域外,各陵多用尺五和尺三砖,而非二尺金砖。于是这就能解释为何嘉靖中谭大初会说勋戚、厂卫视通湾一带砖厂之砖为奇货,“大率意在冒破、干没,不顾亏损官帑”了。而神宫监修理社稷坛时,周边当亦有黑、白城砖等,惟皆不取,一季只用料砖厂四块二尺方砖,再次印证该厂及其收储的核心砖料十分紧要,而社稷坛中恐怕也仅是关键祭仪作业区,才见铺用等。

综上,结合我们早已议及的,可见皇木厂供应贵胄葬具,惟缺杉、楠巨材。而现在看来,料砖厂又当多备“金砖”,于理,非帝室不可以征。惟此二厂,最终又皆归了通州修仓分司,也即后来的通惠河衙门兼理。

由前述研讨可见,史料线索与过往信息的全面开掘,一直是各学科步入自律性研究的关注焦点,惟其解答的核心更在于能否毫无取巧且持之以恒地进行,并形成属于研究者自己垦殖后得以成功收获的,包括相关罕传文献记录等在内的证据集群。再就明代通、湾地区的皇木厂而言,借助《工部厂库须知》等材料已提示者,所能进一步探知的物理上之集群形态又将格外明晰:拣择滨水而筑的起码还有砖厂与砖窑,彼时由东南至西北、沿通惠河一线更曾存续过张家湾料砖厂、通州黑窑厂和京城左近的大通桥砖厂。它们不仅提供通州储粮仓库等的基础修葺物料,并始终牵扯着京师相关工程中实际需求之满足和管制模式的变革,甚至还引动过许多今人难以估计的重大事件的根苗,这就又可回到我们前已发表篇什内讨论过的“东林党争”时的一个阶段性事件——万历四十二年(1614)前后“党魁”李三才的“皇木案”上[7]连冕:《明中后期通州、张家湾一带的皇木厂——〈工部厂库须知〉衙署个案》,《装饰》2020年第2期。。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708/554.html



上一篇:四川地理盆地变经济高地
下一篇:航空运输地理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